中文聲調與潮濕氣候?

作者:

類別:

本網站討論重點之一,是中文與其他語文比較,在聖經翻譯時會遇上什麼獨特的問題。

近代的聖經譯本,都傾向各自有不同定位,中外亦然;其中一種取向,是注重朗讀順暢,例如《現代中文譯本》,在開始計劃翻譯時,一早已決定要注重朗讀和聆聽。例如〈詩篇23:3,《和合本》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」,《現代中文譯本》改為「……走正直的路」,然後《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》再改為「……走正路」。「義路」與「易路」同音,單靠聆聽實難以理解。

不過,若強求所有中文譯本都注重朗讀及聆聽,還要考慮中國各地方言的讀音,可能會令譯者百上加斤;這也許是中文獨有的難題,因為中文字有聲調之分,同音同韻但不同調,已是不同字,例如廣東話的「神」、「新」、「腎」;或普通話的「神」和「紳」。世上所有其他現代語言都沒有聲調之分,因此翻譯時較易照顧朗讀和領聽。維基百科列出世上少數有複雜聲調系統的語言,除了中文外,主要有東南亞(例如緬甸語)和中非洲的一些語言。

為什麼中文如此獨特,分這麼多個調子?最近有學者在 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 提出,只有氣候潮濕的地方,才發展出如此複雜的聲調系統,因為濕氣令喉頭保持濕潤和富彈性,聲調才可以說得準。

是耶非耶?我在潮濕的香港出生和成長,唱歌還是經常走音,未能以一己的經驗去證實專家的論證。若有興趣研究,請閱讀他們的論文:

Caleb Everett, Damián E. Blasi, and Seán G. Roberts, Climate, vocal folds, and tonal languages: Connecting the physiological and geographic dots (DOI: 10.1073/pnas.14174131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