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有待更新]

       ​在籌備《現代中文譯本》時,奈達(Eugene A. Nida)提出「動態對等」(dynamic equivalence),主導了當年聯合聖經公會的聖經翻譯理論。此理論強調文意的動態對等,嘗試把原文的語意內涵透過中文的語法和詞彙表達,較輕視原文與中文的字詞對應。

根據台灣聖經公會對此譯本的簡介,《現代中文譯本》的目標是「撇棄《和合本》中暗晦難明的字句,譯出通順易懂、又具時代特色的經文」。至於翻譯原則,譯者自稱採用「意義相符、效果相等」的標準,為要同時「使譯文忠實地傳達原作者的意思」及「使現代讀者充分明白原作者所要傳述的的訊息」。台灣聖經公會稱此譯本強調「聽」和「讀」同樣重要,認為「文句若太典雅、洗鍊以致誦讀不順口,或不能一聽就明白,就必須修改」,並舉例〈詩篇23:3把《和合本》的「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」改為《現代中文譯本》「. . . . . . 正直的路」,使人聆聽時較易懂。

《現代中文譯本》簡介


閱讀《現代中文譯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