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象譯本

[有待更新]

早期的譯本,像馬禮遜譯本,多數是單人匹馬的作品,頂多由幾人合作,例如四人小組譯本《和合本》的龐大團隊實屬例外。今天剛好相反,絕少個人譯作,參與一項譯經工作的譯者、編輯、加上顧問,往往有數十人。馮象譯本不單是個人作品,更是以文學翻譯為出發點的譯本,十分罕見。


簡介

馮象(Peter Feng),上海人,生於19050年代,在1984年到哈佛大學攻讀中古文學博士,後來再取得耶魯大學法律博士(J.D.,Juris Doctor),在1993年至1999年期間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當副教授。

馮象不是信徒 (馮象(2008)《智慧書》,前言,第xi頁),他認為信仰「未必」有助於「譯者的理解和表達」(馮象(2006)《摩西五經》,附錄,第389頁)。他年輕時剛學外語,對十八、十九世紀小說、法國象徵派和英美現代詩感興趣,後來發現聖經對西洋文藝影響巨大,便開始閱讀。近年他翻譯聖經,自言「純粹是樂趣」,「從文學的角度想做點貢獻」(《北京青年報》2007年3月20日)。他指出,選擇在香港出版聖經譯本,「是想在漢語基督教研究的中心得到一些評價,聽聽他們的看法」。

譯本的翻譯方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譯本舊約原文底本是 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 (BHS 1997), Stuttgart: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(1997) [ISBN: 3438052199],新約是 Nestle-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, 27th edition (NA27)Stuttgart: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[ISBN: 3438051001]。另外,馮象也有參考《七十士譯本》、《拉丁通俗譯本》(The Vulgate) 、Die Lutherbibel (德語的路德版聖經)、La Bible de Jérusalem (法語的聖城本聖經)、King James Version (英王欽定本)、Tanakh, JPS, 1985 (猶太社本) 等。(馮象(2022)《聖詩擷英》參考書目)

牛津大學出版社在網頁說明此譯本的翻譯方針,指出:

「譯經的目的,一是為中文讀者 (包括信友和聖經學界) 提供一個可靠的中文學術譯本,二是力求讓《聖經》立於中國文學之林,進入漢語主流文化。」

牛津大學出版社直言,傳教「牧靈」跟做學問,「是完全不同的事業,沒有哪個譯家可以兼而得之。因此,這個譯本也許會影響到『牧靈』譯本的修訂和術語措辭,但不可能取代其中任何一種。」

牛津大學出版社更在該網頁指出,教會必定積極宣道,因此,「在此意義上,譯經,即使是『非教徒』的譯經,也不僅僅是『文化保育』。」接著出版社在網頁說的這句話,意思不太清晰,但可能道出了譯者自己的意念:「隨着宗教復興和中國社會行將展開的倫理重建,是會為越來越多的國人聆聽而認識的。一個日益多元化的容納不同信仰的社會,需要這樣一份『生命的糧』。(〈約翰福音6:35)」

譯本資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​

馮象翻譯的聖經單行本,由牛津大學出版社(Oxford University Press)出版:

新約、2010年,ISBN 978-0-193958-94-4
新約 (修訂版)、2019年,ISBN 978-0-190979-74-4
智慧書、2008年,ISBN 978-0-195498-32-5
摩西五經、2006年,ISBN 978-0-195964-89-9
摩西五經 (修訂版)、2013年,ISBN 978-0-193990-39-5
先知書、2020年,ISBN 978-9-888678-85-3
歷史書、2021年,ISBN 978-9-888777-07-5 (約書亞記、士師記、撒母耳記上、下、列王紀上、下,即希伯來聖經的「前先知書」)


參考資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​

有關《馮象譯本》的評論,其中包括:

1. 黃錫木(2007):一部非信徒翻譯的聖經–評馮象譯註《摩西五經》,《時代論壇》1024期, 2007年4月12日;

2. 施尤禮、黃錫木(2010):〈論馮象的譯經工作〉 (A Study on Feng Xiang’s Transl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Phenomena of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),《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》48期,2010年1月。

在眾多的評論中,其中張達民的措詞似最強烈(如:「學術假象」),而馮象亦有回應 (如:「谴责张达民」)。張達民是《環球新譯本》的主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