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約經外文獻

[有待更新]

新約時期的文獻眾多,其中27卷成了正典,其餘的可統稱為「經外文獻」(extrabiblical literature)。有些人把這些文獻稱為「新約次經」,但這名稱容易令人誤解,因為「次經」(apocrypha)或「後典」(deuterocanonical books)通常是指包括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(the Septuagint)中,但不包括在於猶太教的《塔納赫》(希伯來聖經) 的著作,著作期都在耶穌出生前;但是,新約時期的「經外文獻」,顧名思義,是主耶穌釘十字架後的著作。

有些人更仔細區分這些正典之外的文獻為「經外文獻」(extra-biblical literature)和「典外文獻」(extra-canonical literature)兩類,後者指一些與正典有特別密切關係的文獻。不過,我們不會如此深入地探討,因此謹以「經外文獻」作統稱。

「經外文獻」也可稱為「爭議的書卷」(Antilegomena),但後者除了包括以下所述的「經外文獻」外,也包括27卷新約正典中,在某些時期曾經受爭議的書卷,包括〈希伯來書〉、〈徒得後書〉、〈約翰二書〉、〈約翰三書〉、〈猶大書〉、〈雅各書〉、〈啟示錄〉等。為免誤會,以下只用「經外文獻」這個名稱。

使徒教父的著作     

公元第一、二世紀的「經外文獻」很多,其中較著名的「使徒教父」(Apostolic Fathers)著作包括:

  • 《巴拿巴書信》(Epistle of Barnabas):這「經外文獻」獲重視,因為此書卷收納在西奈抄本 (Sinaiticus),中,現存於大英圖書館,是今天世上唯一包括整部《新約》的大階體抄本,屬亞歷山大經文類型 (Alexandrian text-type)抄本,是1881年出版 Westcott and Hort, The New Testament in the Original Greek 的主要參考抄本之一。《巴拿巴書信》約於公元90-130年間成書,詳見:〈巴拿巴書信〉
  • 《黑馬牧人書》或譯《何而馬牧者》(The Shepherd of Hermas):同樣,此書卷收納在西奈抄本中,極獲重視,是長篇的使徒教父著作,約在公元115-140年間成書。這是是啟示文獻,內容包括異象、命令、比喻等。
  • 《革利免一書》或譯《革利免前書》(The First Epistle of Clement):他是保羅的同工,當哥林多信徒起紛爭之後,革利免寫信勸勉他們,勸勉他們和平合一。此書信約在公元70-140年間成書。此書卷收納在亞歷山大抄本 (Alexandrinus)中。
  • 《革利免二書》或譯《革利免後書》(The Second Epistle of Clement):根據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(Eusebius Caesariensis),《二書》並非與《一書》同一作者。這是正典之外,現存世上最早的信仰講章,從第二世紀初亞歷山大教會傳下來,內容論到基督的救恩,並以此勸勉信徒。
  • 《十二使徒遺訓》又譯《十二使徒對外邦人所論主的教訓》(Didache, 又譯:The Tea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):約公元80-120年間,像門徒訓練手冊般,與現代的常見問題集(FAQ)類似,說明受洗前須明白的教導,包括洗禮、禁食、祈禱、聖餐的形式及意義等。
  • 《伊格納修書信》或譯《伊格那丟書信》(Epistles of Ignatius):共七封書信,所以又稱《伊格那丟七書》,作者是約翰的門徒,在二世紀初任安提阿主教。七封書信分別致以弗所人(Ephesians)、馬內夏人(Magnesians)、他拉勒人(Trallians)、羅馬人(Romans)、非拉鐵非人(Philadelphians)、士每拿人(Smyrnaeans)、坡旅甲(Polycarp, Bishop of Smyrna)。
  • 《坡旅甲致腓立比人書》(Epistle of Polycarp to the Philippians):他是士每拿教會的主教(Bishop of Smyrna),寫於公元110至140年之間。
  • 《坡旅甲殉道記》(Martyrdom of Polycarp):坡旅甲殉道時間有幾個說法,大約在155至177年之間。
  • 《帕皮亞殘篇》(Papias of Hierapolis, fragments):是有關希拉波立主教帕皮亞的文字記錄,其中有部分文字談到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的成書過程,是研究福音書的重要史料。
  • 《致丟格那妥書》(Epistle to Diognetus 或稱 Epistle of Mathetes to Diognetus):作者姓名不詳,主題是護教,說明基督教與異教、猶太教之間的不同。

新約經外文獻    

《巴拿巴書信》(Letter of Barnabas, 或稱 Epistle of Barnabas) 是第二世紀初 (可能約90-100年,但更可能遲至120-130年) 寫成的基督教文獻,由希臘文寫成,共有21章,全本保存於西奈抄本 (Sinaiticus,#01)

《巴拿巴書信》不是新約正典,而是「經外文獻」。傳統認為這卷書是保羅的同工巴拿巴所寫,但更可能是使徒教父亞歷山太的巴拿巴,或者一位教師寫的。

正典的概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巴拿巴書信》第4章第14節説,讓我們留心,不然我們就像經上記著:「被召的人多,但選上的人少」(let us take heed lest as it was written we be found “many called but few chosen” (Kirsopp Lake 的英譯,全文見 Wikisource),「經上記著」是中文意譯)。十九世紀的德國學者哈納克 (Adolf von Harnack, 1851-1930) 認為,以上引號中的話是引自〈馬太福音22:14,所以證明了當時〈馬太福音〉已經「成了正典」云云 (Allert, 2007, Ch. 2)

​不過,哈納克卻似乎沒有解釋,為什麼《巴拿巴書信》的作者在第4章第3節也用了同樣方式 (英譯 “it was written”,或中譯「經上記著」) 引述了《以諾一書》(Book of Enoch, 1 Enoch)? (Allert, 2007, Ch. 2) 那是否代表《巴拿巴書信》的作者認為《以諾一書》是猶太教正典,還是他覺得「經上記著」中的「經」不一定是正典呢?《巴拿巴書信》沒有給我們一個直接的答案,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《以諾一書》最終沒有納入天主教或新教的舊約正典,即使東正敎也不是每個宗派都把它納入正典。

如果《巴拿巴書信》的作者不認為《以諾一書》是猶太教正典,則很可能他寫「經上記著」所引的經文,他不一定指該經是正典。換句話說,他用這個方式引用〈馬太福音〉,也不一定代表他認為〈馬太福音〉是正典。甚至我們要考慮,當時 (約100年至130年左右) 究竟有沒有「正典」這個概念,或即使有,當時的概念是否和今天「正典」的概念完全相同呢​?

其他文獻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除使徒教父的著作之外,還有其他,例如:

  • 福音類,例如《雅各福音》(Gospel of James)、《馬吉安福音》(Gospel of Marcion)、《多馬福音》(Gospel of Thomas)、《彼得福音》(Gospel of Peter)等。
  • 諾斯底主義(Gnosticism)的文獻,例如:《雅各密傳》(Apocryphon of James)、《猶大福音》(Gospel of Judas)、《馬利亞福音》(Gospel of Mary)、《約翰密傳》(Apocryphon of John)等。
  • 歷史書,例如:《彼得行傳》(Acts of Peter)、《約翰行傳》(Acts of John)、《保羅行傳》(Acts of Paul)、《多馬行傳》(Acts of Thomas)等。
  • 書信類,例如:《哥林多三書》(Thir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)、《老底嘉書》(Epistle to the Laodiceans)等。
  • 啟示類,例如:《保羅啟示錄》(Apocalypse of Paul)、《彼得啟示錄》(Apocalypse of Peter)、《多馬啟示錄》(Apocalypse of Thomas)等。

參考資料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以上「使徒教父」的中譯本,見黃錫木《使徒教父著作》:

黃錫木《使徒教父與新約研究》,刊於《信望愛信仰與聖經資源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