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世紀初的粵語譯本

[有待更新]

踏入二十世紀,大英聖書公會主導了翻譯粵語譯經計劃,1907年出版廣東話《舊新約全書》。這譯本比《和合本》更早完成。


文言、白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聖經中譯的語文,大概可分為深文理 (文言)、淺文理 (半文言、半白話)、白話文三種。清末民初的新文學運動,又稱白話文運動,推動以白話文取代文言作書寫。白話文聖經譯本,出版量以官話佔最大部份,例如1919年的《和合本》。粵語俗稱廣東話,指以廣州話的語音為標準的粵語。「粵語白話文」指以廣東話的語法和詞彙為準的書寫系統。詳見:〈文言、白話〉。

十九世紀的粵語聖經     

粵語白話文聖經,各式各樣不同版本,在清末民初出版而現存下來的也超過一百種 (片岡新, 2020),其中包括:

  • 1862至1873年:外籍宣教士來華以粵語白話文譯經,首先出版的是《馬太福音傳》和《約翰福音傳》單行本。到了1871至1873年,「四福音書」和《使徒行傳》已完成;另也有「四福音書」與《使徒行傳》合釘的版本出版。
  • 1873至1886年:這段時間,《羅馬書》至《啟示錄》出版。1886年粵語白話文《新約全書》合釘本出版。 此外,舊約的翻譯工作也同時展開,並出版個別舊約書卷的單行本,例如1873年的《舊約創世記》。


以上各種粵語聖經,詳見:〈十九世紀的粵語譯本〉

詳見:〈十九世紀的粵語譯本〉

二十世紀初的粵語聖經

踏入二十世紀,大英聖書公會主導了翻譯粵語譯經計劃,1907年出版廣東話《舊新約全書》(見圖),這是清廷滅亡前最後一本出版的粵語譯本。這譯本在書名頁印着以下資料:

  • 出版日期注明公曆1907年,和「大清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末」。
  • 印刷和發行機構是「聖書公會」,即大英聖書公會
  • 翻譯的語文注明是:「廣東話」。


​1919年前後,大英聖書公會忙於出版和發行《和合本》各種大大小小的事,但也沒有忘記粵語,更着手計劃修訂之前的粵語譯本。

1926年,美華聖經會大英聖書公會聯合修訂廣東話《新約全書》出版。

1927年美華聖經會出版中英對照《新約全書》,英文是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,中文是1927年上述的修訂版,書面頁標明:「廣東話新譯本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​在晚清1907年出版的粵語《舊新約全書》,比《官話和合本》更早;而民初1927年出版的《廣東話新譯本》,則比《官話和合本》遲。換句話說,這兩個版本,剛好分別在《官話和合本》前和後出版。

譯文比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如上所述,​在晚清1907年出版的粵語白話《新舊約全書》,和民初1927年出版的《廣東話新譯本》,剛好分別在《官話和合本》前和後出版。

試以〈羅馬書12:2為例,比較《官話和合本》對這兩個廣東話譯本的影響;另外,我們也可以與現代粵語比較,看看​2006年出版的《新廣東話聖經》有甚麼分別:

1907年    廣東話《新舊約全書》:

咪效此世嘅風俗、心要換過新嘅、等你深知上帝善良嘅、可喜嘅、全備嘅旨意呀。

1919年    《官話和合本》:      

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

1927年    《廣東話新譯本》:

不可效法呢個世界、心意要更新來變化、等你哋知到乜嘢係上帝嘅良善純全可喜悅嘅旨意。

2006年   《新廣東話聖經》:

唔好效法世界,要等上帝完全改變你哋嘅心思意念,你哋就會明白上帝嘅旨意,知道乜嘢係良善、完全,佢所喜歡嘅。

一九九七年香港譯經計劃     

民初的幾本廣東話聖經出版後,粵語譯經的工作便停滯不前。

1950年香港聖經公會成立,但當年主要的使命,是印刷和發行聖經,並沒有籌備任何譯經計劃。當時香港是全球的聖經印刷中心,不單全世界的中文聖經都在香港印刷,甚至也接到不少印刷英文和法文聖經的訂單,在香港印刷後分發到世界各地,這令香港聖經公會收入大增,很快已不用依賴外國聖經公會資金的支持,甚至反過來資助其他發展中地區的聖經公會

直到1997年,香港聖經公會重新以廣東譯經,名為《新廣東話聖經》。之後再在2006年出版修訂版。詳見:〈新廣東話聖經〉。

詳見:新廣東話聖經

香港二十一世紀粵語聖經的研究       

踏進二十一世紀,香港漸多學者研究粵語聖經。

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的助理教授梁慧敏博士,在《十九世紀末《新約四福音》粵語譯本的語言學價值》論文中解釋,十九世紀末的粵語聖經譯本,與後期的粵語譯本比較,可讓我們針對粵語在歷史不同階段的演變,讓我們比較語音、語法和詞匯等,從而了解粵語的發展歷史,找出其基本發展演變規律。梁博士的研究團隊設立了《十九世紀中後期(1865-1894)粵語基督教典籍資料庫》,讓公眾可以搜尋十多本粵語聖經和文獻的內容。網站更有文章介紹「基督教與香港歷史」和「基督教傳教士來華」的歷史,及解釋十九世紀聖經粵語譯本的研究價值。該項目由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(The Lord Wilson Heritage Trust)撥款資助。

另一位研究粵語聖經的,是日籍學者,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的片岡新(Kataoka Shin)博士。他的研究項目同樣由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,名為《早期粵語聖經資料庫》。該《資料庫》選取的文本是六個版本的粵語《路加福音》,分別為1867、1872、1883、1906、1924,及1927版,讀者可研究同一章節經文,用不同時代的粵語,有什麼不同的句法和詞彙。


參考資料 

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《十九世紀中後期(1865-1894)粵語基督教典籍資料庫》,瀏覽日期2021年7月24日,https://www.polyu.edu.hk/cbs/hkchristdb/
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Bilingual Studies,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, Database of the 19th Century (1865-1894) Cantonese Christian Writings, Retrieved 24 July 2021, from https://www.polyu.edu.hk/cbs/hkchristdb/
項目主持:梁慧敏博士(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)

香港教育大學《早期粵語聖經資料庫》​https://corpus.eduhk.hk/cantobible/index.html ,研究項目負責人:片岡新 (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):公眾人士第一次用《資料庫》時,必須登入,無須付費。網站並有譯者簡介,和中文聖經翻譯簡史。

有關上述的參考資料,另見:〈粵語聖經譯本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