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古斯丁

[有待更新]

生平   

希波的奧古斯丁 (或譯:希波的奧斯定,Augustine of Hippo,拉丁文:Augustinus Hipponensis,354-430年),是位極著名拉丁教會教父,其神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。他生於非洲北部的塔加斯特城(Thagaste),當年是羅馬帝國境內的城市,現位於阿爾及利亞(Algeria)的蘇格艾赫拉斯(Souk Ahras)。

奧古斯丁生平著作極多,包括《懺悔錄》(Confessions,拉丁文:Confessiones)、《上帝之城》(The City of God Against the Pagans,拉丁文:De civitate Dei contra paganos)、《論基督教教義》(On Christian Doctrine 或譯 On Christian Learning,拉丁文:De doctrina christiana)等。

建議的書目

奧古斯丁在《論基督教教義》(第一至三冊:397年;第四冊:426年)第二冊中,他列出新約正典共27卷,數目與今天相同,但次序有別,如下:

  • 馬太福音
  • 馬可福音
  • 路加福音
  • 約翰福音
  • 羅馬書
  • 哥林多前書
  • 哥林多後書
  • 加拉太書
  • 以弗所書
  • 腓立比書
  • 哥羅西書
  • 帖撒羅尼迦前書
  • 帖撒羅尼迦後書
  • 提摩太前書
  • 提摩太後書
  • 提多書
  • 腓利門書
  • 希伯來書
  • 彼得前書
  • 彼得後書
  • 約翰一書
  • 約翰二書
  • 約翰三書
  • 猶大書
  • 雅各書
  • 使徒行傳
  • 啟示錄

奧古斯丁的看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請注意,奧古斯丁在列出上述書目前,寫了一段話,說正典經書應以下列原則判斷:所有大公教會都接受的書卷,應優於有部份大公教會不接受的書卷。其次,在後者當中 (即有部份教會不接受的書卷當中),應優先認同「被更多數量的教會和更權威的教會所接受的」;但是,如果有些書卷「被更多數量的教會接受」,而另一些書卷「被更權威的教會所接受」(雖然這種情況並非很可能發生),則這兩批書卷都應視為同等權威。

奧古斯丁在說什麼呢?可能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看法(例如 Bruce, 1988, 第231頁;Metzger, 1987, 第237頁),但如照字面意思看,奧古斯丁指出了一項事實:不是人人都接受這27卷書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奧古斯丁說「有些書卷」不是所有大公教會都接受,他不是指次經或經外文獻,否則他不會繼續討論應如何判斷這些書卷。既然他是指正典,也即是說,正典的27卷書當中,有些人也不接受其中的一些。奧古斯丁寫這番說話,就是要說服人去接受這27卷書都屬正典。​


貢獻

奧古斯丁稱為希波的奧古斯丁,因為他在391年獲委按立為希波(Hippo,現今在阿爾及利亞境內) 的司鐸(priest),395年升任助理主教,之後再升任希波的主教(bishop)。在393年舉行的希波會議(Synod of Hippo)中,宣告舊約和新約的正典書目,舊約共46卷 (與今天的羅馬天主教正典相同,比現代的新教多7卷),新約正正就是奧古斯丁提出的27卷。其實奧古斯丁的影響力不局限於希波,甚至影響整個北非;397年的第三次迦太基會議(Synod of Carthage,迦太基位於今天的突尼西亞),宣告同樣的舊約和新約正典書目;419年的第六次迦太基會議再次決議確認這書目,而決議也加上備注,說明會把決議送到羅馬主教(Bruce, 1988, 第232頁)。

可以說,到了第五世紀初,西方教會對新約正典已有共識;不過,東方教會的情況卻不一樣,詳見:〈「復活節函」之後的東方教會〉